叶进培 博士 |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
Email:jinpei. ye@sxu.edu.cn |
教育和工作经历
叶进培教授,英国公民。在扬州大学获得兽医学学士(1984)和硕士(1987)学位,毕业后同年留校并任讲师,直至1998年定居英国。2003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生理学和动物发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生理学家Tony Flint教授、Martin Luck教授以及世界首例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羊之父—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Keith Campbell教授。博士毕业后留校并任诺丁汉大学研究员(2003-2006年)。先后在数所著名的英国大学和生物高科技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和资深科学家,负责和实施多项研究和项目开发,其中包括纽卡斯尔大学(2006-2009年)、曼彻斯特大学(2009-2012年)、爱丁堡大学及罗斯林干细胞公司(细胞治疗,2013-2015年)和伦敦大学(2015-2016年),并参与这些研究机构的干细胞实验室组建。2017年二月作为引进特聘教授加盟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研究兴趣与方向
叶进培教授30多年来一直从事生命周期、发育和干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的研究。按时间顺序,他的研究工作涉及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干细胞(ESCs)、细胞/细胞核重编程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胎儿羊水干细胞(AFSCs)、细胞分化和谱系形成,适于临床应用的治疗性细胞的生产和医疗转化。研究对象涉及多种哺乳动物包括小型实验动物(小鼠、兔子)、大型农畜动物(山羊、猪、牛)以及人类的胚胎和细胞。2008年获得纽卡斯尔大学特别资助并获得国家特殊许可证启动了英国第一个人类—动物胞质杂交胚胎(cytobrid)探索性研究,开创了具有病人特异的杂交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国际干细胞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叶进培教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s),包括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和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的生成与分化。干细胞是一类非常迷人的细胞因为它们能够自我更新并能分化成特定的具有专一功能的细胞。特别是胚胎干细胞及与之相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他们是机体的初始源细胞,能够分化成熟为所有的具有专一功能的体细胞。因此对多能干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分化与成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细胞对于建立人类疾病模型、新药研发、细胞治疗以及器官组织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最近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西北胚胎干细胞中心(NWESC)合作,成功分离出了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并符合最高伦理标准的七株临床级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为真正的黄金干细胞。并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罗斯林干细胞公司合作,开发了两个高效的人类多能干细胞体外分化体系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s)/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分化,符合严格的GMP标准。此外与伦敦大学合作从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胎儿羊水干细胞培育了多株诱导多能干细胞系。
现阶段本实验室主要借助于生物医学研究院一流的干细胞研究平台、高水平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目前叶进培教授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分离、诱导、分化以及遗传修饰人类多能干细胞系,尤其是临床级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建立特定的细胞治疗和遗传疾病基础研究及应用模型。该实验室采用的研究策略包括多能干细胞渐进分化、细胞重编程、细胞表型直接转化以及基因组编辑等。具体研究为:
人类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或直接转化成造血干/前体细胞(HSPCs)、间充质干/前体细胞(MSPCs)和内皮细胞(ECs)等类型功能细胞。
人类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编辑以制备人类结核病易感性(TB)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干细胞模型。
代表学术论文
1. Ye, J; Bates, N; Soteriou, D; Grady, L; Edmond, C; Ross, A; Kerby, A; Lewis, P; Adeniyi, T; Wright, R; Poulton, K; Kimber, S. J; Brison, D. R. (2017) High quality clinical grad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fresh discarded embryos Stem Cell Research and therapies (accepted)
2. McKay, TR; Camarasa, MV; Iskender, B; Ye, J; Bates, N; Miller, D; Fitzsimmons, JC; Foxler, D; Mee, M; Sharp, TV; Aplin, J; Brison, DR and Kimber, SJ (2011) Human feeder cell line for derivation and culture of hESc/hiPSc. Stem Cell Research 7 (2): 154-162.
3. Ye, J. Majlinda Lako, Armstrong, L. (2010) Development of cytoplasmic hybrid embryos constructed with human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enucleated bovine oocytes (Media reported).
4. Ye, J., Coleman.J, Hunter, M. Craigon. J, Campbell, K. H. S and Luck, M. R. (2007) Physiological temperature variants modify meiotic progression and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pig oocytes in vitro. Reproduction, 133 (5): 877-886.
5. Ye, J., Campbell, K. H. S., Craigon, J. and Luck, M. R. (2005) Dynamic changes in meiotic progre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pig oocytes in vitro by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cycloheximide.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72 (2): 399-406.
6. Ye, J., Campbell, K. H. S and Luck, M. R (2004) Improvement of in vitro production of pig embryos by synchronisation of oocyte meiotic maturation with cycloheximide. 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 16 (1): 204
7. Ye, J., Flint, A. P. F., Luck, M. R., and Campbell, K. H. S (2003) 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 and MPF during the initiation of meiotic maturation in pig oocytes. Reproduction, 125 (5): 645-656.
8. Ye, J., Flint, A. P. F., Campbell, K. H. S. and Luck, M. R. (2002) Synchronisation of porcine oocyte meiosis using cycloheximid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regulation by cumulus cells. 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 14 (7): 433-442.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255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71号 Webmaster@sxu.edu.cn